大连建投甘当大项目的“贤内助”
红沿河核电站、哈大客运专线、华能大连电厂、西太平洋石油化工……这是大连人耳熟能详的大项目。但在这些赫赫有名大项目的股东名单中,总会出现一个大连人很“陌生”的企业——大连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大连建投具有控股公司和政策性投资双重职能,成立20多年来,它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寻找出最佳的平衡点,走出了一条有大连特色的道路。大连建投累计完成投资85亿元,实现利润12亿元。截至2010年底,公司总资产达到89亿元,较成立之初增长了56倍;净资产达到55亿元,较成立之初增长161倍。
能“造血”就要“输血”
这个“陌生”的企业,一直做着大连人民不陌生的事情。成立初期,大连建投参与投资了华能电厂、西太平洋石化等项目,这两个项目也成为大连建投的“两叶肝”。不过,大连建投并没有因此而止步,坐享清福,而是积极“输血”到大连的各项基础建设中,参与组建大连热电集团,投资泰山热电公司。
正是由于有了不断“造血”、“输血”的良性循环,2004年以后,大连建投投资与收益连续三年双过亿,其中投资增加额从2004年至2007年每年平均递增10.76%;投资收益率也由2004年的9.3%增加为2007年的9.9%,形成投资、收益良性互动、共同提高的局面。通过投资、收益快速增长带动,其利润总额于2004年首次达亿元后,又连续三年过亿元。有了财富的积累,大连建投进一步拓展了生存空间,参与投资了庄电、核电、LNG接收站等对大连市经济发展有重大支撑作用的重大能源、交通项目。
找准生存最佳平衡点
按理说,投资公司就是寻求资金收益的最大化,但是大连建投不能这样做。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家出台4万亿投资拉动政策。“当时有机会投资LNG气化冷凝利用项目,这种投资见效快,而交通如高速铁路项目投资回报期较长。”一位负责人介绍说,作为地方国有投资公司,大连建投主动舍弃效益较好的商业运作项目,响应国家政策,集中全部资源参与到铁路公益性项目的投资中,分担市财力资金紧张的压力,仅2008年当年完成投资额22.5亿元,超过了过去20年的总和。
2009年,随着公益性投资比重加大,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资金筹措日益困难。大连建投拓展融资渠道,开展资本运作。为了确保哈大铁路客运专线、红沿河核电、LNG等国家重点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实行了中铁渤海轮渡股权转让、热电集团股权转让。
要有公益性投资,就必须拥有持续的“造血”功能。这是摆在大连建投发展路上的大问题。2005年前,大连建投一直是依着“惯性”推着干,没有企业的整体规划,下面有出租车、贸易、仪表、光学元器件等多家小公司。摊子大了, 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就在这一年,大连建投有了自己的企业规划、确立了投资主业:参与大连市重大能源、交通项目。也因此砍掉了与主业无关的众多小企业。
大项目喜欢的“黄金股份”
大连有着众多的投融资公司,但是,很多落地大连的大项目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都会不约而同地找到大连建投。这是为什么呢?
2007年7月22日,在大连召开的红沿河核电站开工准备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东北振兴办主任张国宝曾这样说:“红沿河核电站项目中,大连市建设投资公司作为一个股比占10%的小股东,做了大量的工作,很不简单。大连建投公司不折不扣地贯彻大连市委和市政府的意图,顾全大局,在市委、市政府与项目公司之间、项目公司的大股东之间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在项目推进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不难看出,为什么大连建投是大项目都喜欢的“黄金股份”。
“贤内助”向往低碳经济
2009年,大连建投以代建制的方式,在庄河、瓦房店等地12个风场建立了测风塔。这释放了一个信号,大连建投下一步的投资将青睐新能源和低碳经济,比如风能、太阳能等。依据“十二五”规划,大连建投到“十二五”期末,资产总额达到115亿元,净资产达到78亿元,成为综合性投资控股集团公司。
近年来,建投公司充分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以参股投资为主,参与大连市重大能源、交通项目之多,投资强度之大,合作层次之高是历史上从来没有的。已建成电力项目装机总容量317.16万千瓦,公司权益装机容量111.56万千瓦;在建电力项目装机总容量400万千瓦,公司权益装机容量40万千瓦。
——大连建投甘当大项目的“贤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