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一代:带领中国走向深蓝
“按照美国的计划,‘福特级’航母一共要造10艘,以替换现在的10艘。第一艘将于2014或者2015年服役,服役后按50年寿命,到2064年才结束使命。最后一艘将于2048年服役,又要过50年。所以,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航母编队仍将是目前任何兵器所难以替代的。21世纪还是航母的世纪。”
主笔◎李菁 实习记者◎张冉
特约记者 王惠平
“瓦良格号”猜想
“现在航母在建,还没建成,等建完再说。”对于外界议论得越来越热的航母话题,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仍然惜字如金。而他透露的这一点点的细节,又引发了媒体及民间军事爱好者的新一轮狂热解读。在国内外猜测了很多年之后,中国高层终于对航母的消息进行了第一次公开确认。与此同时,几张苏联“瓦良格号”航母在大连造船厂改装的照片也在网上热传,照片显示,航母身漆标准的中国海军淡灰蓝色涂装,大型舰桥也接近完工。
“等到航母上基本的装备设施和武器到位后才会正式公布消息,而公布以后就是航母下水试航。”海军军事专家李杰向本刊记者解释说,用海军的术语,这个过程叫“舾装”,“意思是继续安装一些设备和武器,进行调试,然后下水试验舰本身的性能,比如动力装置,看看最高航速能开到多大,试验主机性能如何,能否满足海上需要。基本的战术技术性能是否达到,这个过程大概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
中国第一艘航母,将由“瓦良格号”改装而成,这已是公开的秘密。而“瓦良格号”的“前世今生”,早已被媒体迫不及待地调查清楚:1985年,“瓦良格号”在乌克兰船厂安放龙骨,1988年下水,满载排水量6.75万吨,规模仅次于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1992年,“瓦良格号”的舰体已经完工,各种武器设备按计划完成进度的70%,但分家后的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剖分黑海舰队及“瓦良格号”航母建造经费问题上争吵不休。闹到最后,俄罗斯干脆停止供应“瓦良格号”的部件和建造资金,而乌克兰又不需要这个庞然大物,遂只好把它扔进废船市场。此时俄乌两国已经在“瓦良格号”身上花费了5亿美元和10年光阴。
“瓦良格号”停止建造时,仅完成了大部分结构建造,但没有安装电子设备。此舰也一直未进行保养,年久失修,到了1998年已经没有了发动机、舵和操作系统,最后,乌克兰对“瓦良格号”进行拍卖,香港创律集团下属的旅游公司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瓦良格号”。“创律”当时表示,将把“瓦良格号”带到澳门后改造为海上赌场和特级酒店。2000年创律公司展开了引渡作业。然而,“瓦良格号”在从黑海驶向中国途中,在土耳其被拦截。理由是,土耳其担心,该航母通过其领海博斯普鲁斯海峡时会碰撞伊斯坦布尔大桥。中国政府与土耳其展开16个月协商后,于2001年11月终于将“瓦良格号”从博斯普鲁斯海峡带出。但随后又受阻于苏伊士运河,因为埃及当局禁止不具备动力的船只通过苏伊士运河。因此,“瓦良格号”只能绕着非洲大陆而行。最终用了3个月时间,经好望角、马六甲海峡等行驶1.5万海里(约2.82万公里),于2002年3月抵达大连港。这期间所花费的引渡费和通关费分别为500万美元和50万美元。
据海军一位高层人士透露,虽然“瓦良格号”早在2002年就拉回中国,但那时中央高层仍未下定发展航母的决心,直到2004年才正式启动。“所以购买‘瓦良格号’的时候,我个人觉得可能不一定有明确的想法。”除了“瓦良格号”外,还有落户深圳的“明斯克号”航母、落户天津的“基辅号”航母,但将它们改装成现役航母的可能性都不大,“一是它们的吨位太小,二是只能起降直升机,这样一来战斗力就差得太远了。”
中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将会以什么名字出现呢?“肯定不可能还叫‘瓦良格’,也不会是网友炒得很热的‘施琅号’。”李杰给出几种推测,“按照海军以往的传统,舰艇以山命名的比较多,比如‘井冈山’、‘武夷山’之类的,可是比较大的有名的都被别人叫过了,我估计山可能不大会;再有一个是以江河名字命名,‘长江号’似乎气魄不够。美国的传统是大部分以总统名字命名——11艘中有7艘都是总统的名字。按这个思路,前段也有说法叫做‘毛泽东号’、‘孙中山号’,这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太大。”除了以上几种,李杰还透露两种可能:“可能会用直辖市的名字来命名,这是一个选择;还有一种可能是省份的名字来命名,比如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但现在都还没定。”
“下水”其实并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它要受制于很多客观条件。因为航母体积大、吃水比较深,所以试航必须要在一定的海域试验,“中型的航母吃水深度一般为10米左右,那么它相应需要的海域的水深则至少要在20米以上”。同时,“海域还必须要在特定的环境下,尽可能不被其他外国预警机、侦察机发现的海域”。航母必然搭载着飞机出去,又会受到空中管制的限制,“比如中国有些海域上空航行稍微偏差就会进入韩国、朝鲜的空域管制范围,那些空域是人家的空域或者是空军、民航的空域,都有具体的范围和严格的规定”。
航母是当今海军舰艇中吨位最大、威力最猛的战舰,而统率这个“巨无霸”的最高指挥官就是航母舰长。谁会成为中国第一艘航母的舰长?这无疑是另外一个颇有吸引力的话题。
“按照国际惯例,航母的舰长通常都是舰载机的飞行员出身,他们在大型油轮或者两栖攻击舰上当过舰长,然后再回来当航母副舰长,再当舰长;总之,他必须是又会开飞机,又能操舰。”李杰介绍说。美海军对航空母舰舰长和副舰长的要求非常严格,规定:只有在舰上驾机起降过800~1200次、有3000小时以上的飞行记录、担任过飞行中队长或航母舰载机联队长职务的优秀指挥军官才有资格担任航母舰长和副舰长。
其实早在2008年,《解放军报》刊登的一条消息便已透露了相关信息。报道说:为先期培养航空母舰及其编队指挥人才,1987年5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海军决定在广州舰艇学院开办首届也是至今唯一的一届“飞行员舰长班”,挑选海军航空兵优秀飞行员改学水面舰艇指挥专业,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舰长。当时,海军这一超常规的战略举动,曾经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
当年秋天,从海军航空兵近千名飞行员中经过百里挑一的严格考核,挑选出10人到海军广州舰艇学院学习。除了有一名学员因学习跟不上退回部队外,“飞行员舰长班”的9名学员经过3年半的学习后,顺利取得舰艇指挥专业本科学历,分配到各驱护舰部队担任飞行副舰长职务,后提升为舰长。成为我国第一代“既能驾机上天,又能率舰闯海”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军事指挥人才。
“这些人才本身就是顶尖飞行员出身,又经过了高级专门培训,毕业后又经过舰艇航海训练,已经成为我国海军第一代航母舰长的最佳候选人。”而外界分析,我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代飞行舰长班学员,基本都在正师级岗位上,军衔为少将或大校级别,并拥有20多年的舰艇及其舰载机的指挥经验,这使他们成为指挥航母的理想人选。由于我国同类舰艇的舰长普遍比美军军衔要高,因此,估计中国首艘航母的舰长的军衔级别也会比美国要高。
《解放军报》还透露,2008年9月,首批50名海军舰载机飞行学员进入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习。“首批接收的飞行学员,将依托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自动化专业,完成4年舰载机飞行专业教育。”而现在正在培训中的这50名新学员,无疑会是2020年后中国新型航母的舰长人才储备队伍。
其实对于一个体积庞大的航母来说,下水只是其后漫长历程的一个起点。此前,有媒体称,中国第一艘航母主要是“训练航母”,李杰表示不认同这种看法:“任何一个武器装备,不管是性能比较差、或是改装过来的、还是年代比较久远的,都不能以现有或者改装后的性能来考察作战效果和威力。第一艘航母实际上就是一艘作战航母,尽管能力可能不强。”
可以肯定的是,“瓦良格号”实现了中国航母从无到有的第一步。“以发展的观点看,不会是一艘,一艘也没有战斗力。”李杰说,通常有“三一”原则:一般一个国家至少有三艘航母——其中一艘在海上活动,一艘在船坞里进行训练、保养等,还有一艘是在海上训练。“这样会有个轮换。理想的状态是三艘以上,甚至五六艘。”
航母的技术难题
众所周知,航空母舰的建造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了一国工业化水平、高科技水平以及社会组织化水平等等。虽然“瓦良格号”的前世是乌克兰没有造完的航母,但正如某国外军事杂志所评:“复原‘瓦良格号’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其复杂程度完全无异于建造一艘新的航母。”
“航空母舰的关键技术,每个人理解是不一样的。在我看来,它主要涉及五大方面:首先是舰和舰载机的设计技术;其次是动力技术,比如美国的航母已经全核动力化,而我们的航母还达不到这一点;第三是武器技术,比如激光武器、电磁炮等新式武器;材料技术也是影响航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航母所采用的钢和其他舰船——包括大型船舶和油轮——是不一样的,很多人以为:既然中国能造30万吨的大型油轮,那么造一艘航母也不成问题。其实这完全是两回事,印度造航母,钢板的问题至今都没解决。最后一个,则是舰、机之间的适配技术问题。”对于航母涉及的技术问题,李杰给了一个很详细的解答。
而在“舰、机”的适配技术上面,最核心的问题是两项:起飞与降落,即舰、机如何最安全地保证彼此可靠地升空和着落。
李杰介绍说,目前,所有国家的航母舰载机大都采取两种起飞方式:弹射起飞和滑跃起飞。1951年英国海军研制出蒸汽弹射器后不久,被美国海军采用。“福莱斯特级”航母共装设了4部蒸汽弹射器。“它可以在飞机起飞的时候为它加一把力,一次能起飞4架飞机,在60分钟内可保证40架飞机起飞。直至今日,只有美国海军一家掌握了弹射器的全面技术,连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也都是采用美国的弹射器技术。”美国在最近几年又发明了“电磁弹射器”。“蒸汽弹射器弹射不了像无人机这样的轻飞机,重的弹射起来也很困难,电磁弹射器采用电力推进,不仅大飞机能弹射,小飞机也能弹射,而且加速均匀,更加灵活。”
而“瓦良格号”采用的是滑跃式起飞。“舰上有一个带上翘角度的跑道——和滑板运动的原理一样,利用这种原始的物理原理,利用滑板的支反力,和飞机的前冲拉力的合力形成一种向上的提升力,将飞机抬起升空。”李杰说,“滑跃式甲板”起飞的局限在于舰载机的重量不能太重,速度也比较慢,“这种航母不能起飞预警机,因为飞不动;和弹射式比起来,滑跃式起飞的舰载机局限比较大,其载弹量、载油量、出动率都要低很多,所以对作战能力、作战效能也会产生比较大的制约和影响”。
降落,在舰与舰载机的配合中是最难的一项。1946年7月,第一架鬼怪式喷气战斗机在航母起飞成功。但是当在航母上配备了喷气式飞机后,却发现由于喷气式飞机速度快,降落时常常使指挥官很难在瞬间判明飞机进场的高度和速度,因此无法发出正确的指挥口令;等判明情况之后发出引降信号,飞行员已来不及反应而操纵失误,因此导致大量事故。“航母上的跑道只有100多米,最长的也只有近200米,很多飞行员反映:在600米的高空看航母就像一块邮票这么大,而要把飞机降落在这张‘邮票’上,可以想象难度之大。降得过早的话会撞在舰尾上,过晚的话就超前了,况且航母又处在移动的状态中,所以百分之七八十的事故都是降落时发生的。”
降落问题一度成为困扰美英海军的共同难题。而这个难题的解开,竟然还有一段著名的“口红故事”:某一天,正在研制助降装置的英国海军中校古德哈特,偶然看到女秘书对着镜子涂口红,他突然灵机一动,随即在镜子上涂上口红,又把镜子放到办公桌中间,然后对着镜子上的口红标记,练习用下额触接办公桌的桌面。很快,由此原理而制成的用于帮助航母上的舰载飞机降落的助降镜诞生了。“现在有灯的指示,有助降镜的帮助,还有4条拦阻索,帮助降落。降落的过程中,油门不是全部收回来,还得再推一点,保持一定的动力,万一尾钩没有钩上,还可以将飞机拉起重飞,再次降落。”
所以培养出一个舰载机的飞行员,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陆地机场的跑道一般有1000多米,而舰载机和陆地上训练完全不一样。像美国,甲板供起飞的长度只有200米左右,想要升空有很大难度。”李杰告诉本刊记者,不同国家训练舰载机飞行员的模式也是不一样的:“美国训练过程和俄罗斯不一样。俄罗斯先在陆地上训练,他们在乌克兰有个基地,在陆地上建了和航母一样的U形跑道,把起降技术练成熟之后再转换到真的航母上。”据一位航空专家透露,中国首批舰载机飞行员,是从现役的飞行员里选拔出来的,“因为要求比较高,所以也有一定的淘汰比率”,而训练方式,则是借鉴了俄罗斯的。
航母战斗力的形成,也与其编队编成有关。“航母出去就是一个编队的概念,编队有不同的组合,各国根据自己情况而定。”李杰说,美国有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还有核潜艇、快速支援舰,编队一出去,通常可以在海上航行半年左右。如果有很强的作战能力,既能防空又能反舰又能反潜,还能够保障的话,就很好用。除了本身能力比较强,速度也比较快,舰基本上能跟上航母的速度,美国航母最大速度能达到30多节,所以各属舰本身的性能要好,要适应远航,速度也要快。”李杰说,原来美国的编队规模比较庞大,有十几艘,现在规模在逐渐缩小,“但是单舰的水平在提高,能够很好地保护母舰”。可是总的来说,数量还是不能太少,“太少的话整个作战能力下降”。中国军舰驶入亚丁湾,在提高中国海军到中远海的能力、宣示中国海军“走向深蓝”姿态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为未来的航母选择相应的护卫舰。
采用蒸汽动力、有6万多吨的“瓦良格号”属于中型航母。此前,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也坦言,中国的航母比美国的差了20年。“美国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是1961年下水服役的,现在已经过了50年,我们现在要造那样的航母还有相当难度。另外,从舰载机数量上看,他们能搭载七八十架,我们只能三四十架。所以无论是从大小吨位还是主要作战武器——舰载机来看,我们和美国的差距都比较大。”李杰由此说:“我们的第一艘航母下水服役,单纯地和美国的航母较量是没有意义的,对中国而言,最重要的意义还是在于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本质性跨越。”
——航母一代:带领中国走向深蓝